红旗渠背后的历史之青年洞——我院赴林州“学习红旗渠精神,共庆建团9周年” 实践团
发布日期:2017年07月09日 17:59 点击数:
艳阳高照,烈日炎炎,火热的天气之下是不减的热情,7月8日,队员们重走红旗渠,再一次走在先辈们用双手和汗水铸成的水长城上,去触摸那五十多年前不朽的历史。
红旗渠绕山而过,211个隧洞,每一个都是逢山开洞,虽然隧洞都不太长,但是在那没有技术,没有水,没有粮食的年代,每天的施工进度只有0.3米,光是修通一条几十米的隧洞都需要一年的时间。其中青年洞是所有隧洞中最长的一个,是红旗渠总工程的咽喉,从地势险恶,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。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,上山挖野菜,下漳河捞河草充饥,很多人得了浮肿病,仍坚持战斗在工地,以愚公移山精神,终日挖山不止。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,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,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,创造了连环炮、瓦缸窑炮、三角炮、抬炮、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,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.3米提高到2米多。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,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。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,将此洞命名为“青年洞”。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。
因为有他们这样的榜样,当代青年们才会走的更远,他们的精神永远是后辈的指路明灯。
负责人:郭柠阁 1593726 3322
撰稿人:郭柠阁 1593726 3322